第(2/3)页 不管她有没有违背规矩,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她就是在做好事。 宋宁道谢,大声道:“平元元年和二年,圣上刚刚登基,各个衙门都在适应。我们圣上又是一位孝子,因为思念先帝管理朝廷的精力就少了一些,所以你们这样的喉舌衙门,就应该担待起责任,把你们的职权尽责做到极致,可你们恰恰相反!” “可你们不但没有尽职尽守,还利用这些事,做恶事丑事偷鸡摸狗!” 马莛一头冷汗。 “不过,大家也看得出,本朝衙门之间的业务交接和规矩很完善,只要按照规矩办事就可以。就算时隔几年,想要查当年的事,依旧能有路径回查。” “这就是职权细则明确划分和严格执行好处,这就是规则。所有人都应该遵守也必须遵守,但凡逃避破坏者,就必然是想遮羞遮丑!” 她说着一顿,忽然看向卓庆忠:“卓大人,你说是不是?” 卓庆忠和工部的其他几位在场官员顿时如临大敌,他道:“做事偶有疏漏很正常,如若吹毛求疵要求尽善尽美,一点不如意就不行,那么这天下也没有人可以做事了。” “对,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人附和。 “对自己要求这么低?那你凭什么对别人要求高?”宋宁冷嗤他,“刚才是说的督察组做事不认真?莫说他们很认真,就算不认真,卓大人也应该习以为常才对!” 卓庆忠被她噎住。 这是常态,听众已经不在意卓庆忠的心情,卓庆忠自己都没有太在意自己当下的尴尬。 和宋世安斗嘴不被噎才是需要注意的。 “关于工部,不如通政司那样比较幸运,都是巧合。”宋宁笑着道,“我这是一点一点标注核查出的问题。” 通政司衙门真的是巧合,源于她核查兵部卷宗的时候看到的,然后延伸到通政司。 可工部就不同了,她是认真的。 “下官查的都的圣上登基后的衙门内事。这件事到也很近,和方才通政司衙门的事相关。”宋宁道,“二年,兴华县令在三月递折上来,请朝廷派人视察并同意款项使用以便于重修堤坝,折子上来后石头沉大海!” “因为这里有折子接受记录,却不曾填写处理结果。” “这是失职吧?”宋宁问卓庆忠,“或许那年的水灾和这个折子不是直接的关系,可因为你们不够重视,而导致兴化县那年损失惨重,这可和你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后,兴化县令不敢向上问责只得领罚,毁了他半生仕途,抹上污点,这其中的责任,和你们有直接的关系吧?” “这就是你们的不重视和失职。卓大人一心想要督察组停止,也是因为此事吧?” 卓庆忠去和赵炽解释,宋宁一边喝水,一边回去重新取了个卷宗回来。 赵炽冷冷盯着卓庆忠。 “这是户部的所谓日常记录,一位官员在平元二年四月三日是这样记录的。”宋宁捧着卷宗读出来,“上午,无!下午,陪同乔大人核查田亩。四日,上午陪同乔大人核查田亩,下午,无!” “这是另一位官员,在同年六月的记录。上午,核证两淮水灾钱粮,下午,核证两淮水灾钱粮,六月初九、初十……十五……半个月他都在核证,或许是户部的人不够多,又或许是个这位大人的事情太多了,总之,他一个人忙活了半个月。” “而这一项,我从魏阁老事务记录上查证,他在六月十二的时候就拿到了最后的数据卷宗,是由池大人亲自递交给他的。” 宋宁顿了顿,看向池广伯:“这说明什么我不大明白,没有去过户部,只听说户部每个人每天忙的没空喝茶,可从这两个大人的记录看来,传言不实。” 这些人就是在浑水摸鱼,还在户部这样的衙门浑水摸鱼,摸的还是水灾当前。 池广伯为人很低调,话并不多,此刻也起身抱拳给赵炽行了礼,表示认领了宋宁的指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