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理寺接了案件,由唐太文主审,王学柱最后依旧定为凶手,于当年秋后处斩。 大理寺是最后的走公堂核查的衙门,如果大理寺定案,那么死者如果还想申诉,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敲宫门外的登闻鼓。 但大周宫门外的登闻鼓自开朝后就没有响过,虽说有这样的说法,没有人做过。 所以,大理寺是最后核审的衙门。 “小人不明白,这个案子过去四五年了,您……为什么觉得要复查呢?难道是有人申诉到您跟前了吗?”王捕头问道。 宋宁摇头:“倒没有,我当时偶尔看到这个案件,存了几个疑点。” “想要来弄清楚,仅此而已。” 这个案子,如果不是唐太文主审,她是抱着挑刺的念头誓要找出弄倒唐太文突破点的念头,她也不会发现到什么疑点。 她当时看到时,卷宗上信息写的很完善,但唯有一点。 尸格上,死者的死亡时间,定在了寅时到卯时两刻。 她随后又查了洛阳县衙现役仵作的资历,是一位年近六十的仵作,在这一行做了四十多年。 试想,一个寅时六刻出门,到卯时两刻被发现死亡,前后只有四刻钟,中间还要刨去走到事发地的一刻钟,短短三刻钟内死亡的人,仵作为什么要把范围扩展到这么大。 一具刚刚死亡,能确定死亡时间在三刻钟内的尸体,根本不用时间范围。 所以她一眼扫过这个验尸格目的时候,就觉得奇怪。 可惜,这个仵作死了两年了,否则可以和他核实。 王捕头哦哦点着头,回道:“那、那大人这一路如果有什么需要小人的,尽管吩咐。” “死者是个什么样子的女子?”宋宁问道。 王捕头摇头:“小人只是听说。苏青娘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苏青娘非常的乖巧,生的也很貌美,死的时候十七岁,当时附近几个村不少人去说亲事。” “毕竟她家境不错,人又漂亮能干。” “不过还没说亲事,可能是眼光太高了。”王捕头道。 宋宁颔首:“那凶手王学柱呢?” “凶手闷闷的,平时在村里话也不多。他爹早早死了,娘身体不大好,他们娘儿两个人种了几亩地,他也没读书,家里穷老娘身体不好所以不好说亲事。不过,村里有人说,王学柱经常偷看苏青娘,他自己也承认喜欢她,但说只是偷看没做过别的。” “知道了。” 大家一起出城,往左边走,等走到道的尽头后,果然周围有好几个村子,在每个村子前前后后都有不少的林子和山,山也不是很高的山,多数是个山坡。 “大人,您要先去哪里?”王捕头问宋宁,宋宁道,“先去案发现场吧,然后从现场到苏青娘的家。” 一行人沿着田埂往案发现场去。 现在是初春,林子的灌木还是枯叶趴在地上,所以看过去林子里的视线很好,但如果进了四五月后,应该就是草木葱茏了。 “打猪草,就是割一些青草放篓子里背回去?”赵熠负手走着,打量四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