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奴婢这就去。” 随姑姑行礼退下后,思华手指翻飞间,一室寂静。 “蛮夷之地行事,虽无国之大礼束约,却是事事皆行之有效。” 思华闻言,面上神色不变,只眼里稍逸出了些不安,她郑重问道,“郡主,可要把十一调回?” 这话听得长安也添了几分讶异,思华从来就不是个性急的姑娘,遂瞧着镜中人开口安抚道,“莫慌。” 之后又添了一句,“这么些年,你将我护得好好的,如今怎就突然泄了气似的。” 一语说罢,带着几分少见的调侃之色。 “您安危最重,不可儿戏。”面色肃然,便是长安见此,都不禁敛了几分笑意。 慕长安起身。 “也罢,白鹤在着手准备乌衣回迁,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将十一召回倒是也并无不可。” 行走间衣袂带风,言语利落,语气是不容置疑的柔和坚定。 “老夫人在,今日若无大事,任何人不得进后院。” 不得进后院的不仅是人,也是事。 思华应声,“喏!” 慕长安一行才刚刚走到二门便与正走进来的伯府老夫人一行撞了个正着。 因着出身将门,自幼耳濡目染的强身健体,年轻时候的老夫人对投壶一类的游戏没少玩儿,甚至还在京城里组了个女子投壶队。 因此老夫人走路时的步子也比寻常妇人要大上许多,也快上许多。 老夫人走到慕长安面前,下人们俱都相互给对面的主子见礼。 老夫人先是伸出手摸了摸慕长安的头发,“咱们的小郡主长大了,也越发好看了。” 声音里是毫不掩饰的满足。 慕长安行礼,“外祖母,长安……” 本想说长安不孝的小郡主突然就看见一只手将她扶了起来。 她想了想,便就顺势起身,而后望着面前的老夫人。 “外祖母都知道,知道的。” 说罢,老夫人便携了她绕后往里走,“带外祖母去瞧瞧府里新修的园子吧。” 慕长安近前扶了老夫人,又不知再说什么好,她与这位亲生的外祖母,原本就不是特别亲密的。 想了想,慕长安才道,“您慢些。” 言语干瘪,竟是有些无措的模样。 老夫人很是和蔼地轻轻拍了拍小孙女的手背,这是在安抚她,也是在宽慰她。 老夫人在年轻时便是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儿的。 侯府无子,也没有什么兄弟着帮衬父亲,且父亲出自农家,与这京城里动辄便是皇亲国戚的贵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李氏懂事之后,看的多了,后来便也渐渐见的也多了,她便也就渐渐开始明白了侯府繁花似锦的表象下有如烈火烹油的现实处境。 她原本就不是个蠢笨的性子,只要愿意去学,去做,相反,她是极为聪明的。 她在闺阁之中,纤纤素手一抬,在背后为了父亲筹谋,为了侯府筹谋,她一直是极出色的姑娘。 嫁入忠行伯府,则是她为了自己,为了母亲的筹谋。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所以她正是大好年华便为侯府殚精竭虑,然则她的父亲大人并不满意她的母亲。 尚微时二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来他父亲走了大运立了军功。 第(1/3)页